第三部分 學校生活與工作的宗教幅度


(一) 學校生活的宗教幅度

  1. 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校及其有關活動上。「學校」通常與「教導」相題並論;其實,課堂只佔學校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除教師的授課外,還有學生個別或小組的積極參與:讀書、研究、作業、課外活動、考試、與教師及其他同學間的關係、小組活動、班會、校會等。天主教學校好比任何學校,其學校生活都是由複雜而多元化的活動所組成,然而,其中主要分別就是:它植根於福音,並從福音吸收靈感和力量。學生參與學校生活的主要原則,就是在天主面前,一切行動都按照良心進行,例如接納功課為職責並盡力完成;遇到困難時,仍保持勇氣與毅力;尊重老師;對同學忠誠和愛護;以真摯、忍耐、善良的態度處理任何關係。
  2. 教育過程並非純粹一種人類活動;也是基督徒邁向完美的真正旅程。凡是敏於生活上宗教幅度的學生都會認識到,日常工作和人際關係能彰顯天主的旨意。他們學習追隨主耶穌的芳表;祂年青時努力工作並善待所有的人(三十三)。那些沒有意識這宗教幅度的學生,均缺少宗教帶來的裨益;甚至可能把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
  3. 在整體教育過程內,必須特別提及學生智力的運用。雖然基督徒的生活在於愛慕天主和承行祂的旨意,智力運用也很重要。基督徒信仰的真光激發內心的渴望,認識宇宙實為天主所創造的。它燃起對真理的愛慕;不能滿足於表面的知識和判斷。它喚醒內在的批判意識,好能分析各種觀念,而不會盲目接受。它促使學生以謹慎而精確的方法學習,並富於責任感。它賦予學生接受犧牲的力量以及在智力運用上所需的毅力。每當基督徒學生感到疲乏時,都記起創世紀的命令(三十四)和上主的邀請(三十五)。
  4. 宗教幅度以不同的途徑來提高智力運用上的努力:新的透視能激發學術工作的興趣;基督徒培育因而加強;超性思寵得以賦予。如果天主教學校的年青人處於困難和辛苦的工作中,卻不知道上述的事實,那是太可惜了!


(二) 學校文化的宗教幅度

  1. 知識的發展與基督徒的成長並肩前進。班級愈高的學生,天主教學校愈要協助他們意識信仰與人類文化之間所存在的關係(三十六)。人類文化始終是人性化的,並須以科學的客觀態度去教授。但教師的授課與學生信徒所接收的信息,不要使信仰與文化分裂(三十七);否則將是靈性上一大損失。人類文化的世界與宗教世界不像兩條永不相遇的平衡;兩者的接觸點建立在人類本身之內。作為一個信徒,他既屬人類,也是有信仰的人;是文化的主角,也是宗教的對象。任何人尋求文化與宗教的接觸點,都會找得到的 (三十八)。幫助學生尋求這些接觸點不單是宗教科老師的任務;他們的時間有限,而其他教師每天也要耗費不少時間。所有人應一起努力,各人利用專業技能,發展自己教授的學科範圍,但該發掘更多機會,讓學生的見識能超越人類實現的限度。在天主教學校,或在其他學校,天主不能視為「大可缺少的一位」或不受歡迎的侵入者。造物主沒有阻礙人去嘗試更認識祂所創造的宇宙,透過信德的眼光,我們為宇宙添上嶄新的意義。
  2. 天主教學校要特別留意人類文化向信仰所提出的「挑戰」。校方須幫助學生達成信仰與文化的整合,這是成熟的信仰所必需的。然而,成熟的信仰能夠分辨並拒絕那些傷害人類尊嚴、違背福音精神的文化反價值(三十九)。我們不應以為學術研究能完全解決宗教和信仰問題;不過,我們相信學校是一個附有特權的地方,可找到足夠的方法來處理這些問題。「天主教教育宣言」(四十)回應「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四十一),指出天主教學校其中一種特徵,就是在信仰光照下,闡釋人類文化並給予指示。
  3. 大公會議指出,在救贖訊息的光照下,授與人類文化指示,並不意味著忽略各種學術訓練及其採用方法的自主;也不表示這些訓練只是屈從於信仰。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需要指出,文化的正確自主有別於人類及世界前景完全自主 ─ 即暗示人可以否定或擯棄精神價值。我們必須時常緊記,信仰並不依附任何文化,但須促成文化:「凡不能成為文化的信仰,就是人們未能完全接納、吸收以及真誠地實踐的信仰。」(四十二)
  4. 一些國家在革新學校計劃時,尤其關注科學與科技。講授這些科目的教師不可忽略宗教幅度。他們應幫助學生明白自然科學及相關之科技,都是天主創造的宇宙其中一部分。明白這一點有助於激勵學生對研究的興趣:整個創造,由遙遠的天體和不可衡量宇宙力量,以致物質與能量所含的分子和波段,都刻有造物主智慧與能力的印記。昔日聖經作者所記述,對於宇宙的驚嘆(四十三),為今日的學生同樣有效;唯一的分別,就是我們擁有更廣泛而淵博的知識。信仰與真正科學知識之間並無衝突;兩者都源自天主。如學生能發掘信仰與科學間的協調,在將來的事業上,就更能將科學和科技服務人類,侍奉天主。這是報答天主的一種途徑(四十四)。
  5. 天主教學校必須致力發展一套完善計劃,好能克服由於課程零碎或不足所導致的問題。人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有關科目的教師,應向學生提供人類個體的完整圖象。他們該幫助學生認識人類是具有肉身與精神本質的生物;每人都擁有一個不死不滅的靈魂,且需要救贖。年紀較大的學生能逐漸深入明白「人」的觀念所包含的意義:才智與意願、自由與感受、有能力成為活躍與富創造力的人、賦予權利與義務的個體、接受人際關係、在世界上肩負特殊的使命。
  6. 宗教幅度使我們對人類有真確的瞭解。人類的尊嚴和能力遠超其他所有受造物:人是天主的傑作,並獲提升為天主的子女,所以同時擁有神聖的本源和永恒的生命,超越這物質宇宙的(四十五)。宗教科老師將找到經已準備的方法,有系統地講授基督徒人學。
  7. 每個社會都繼承本身累積下來的智慧。這些哲學與宗教概念已持續數以千年,並感化不少人。多個世紀以來,古希臘與歐洲的系統思想曾孕育無數的學說,但亦留給我們一套能夠視為部分永久哲學承傳的真理。天主教學校遵守現今一般所接受的學校計劃,卻在整體宗教觀點內,實現這些計劃。這觀點包括下列準則:尊重那些尋求真理、對人類存在提出基本問題的人(四十六)。對我們成就真理的能力充滿信心,至少在有限的範圍內 ─ 這信心是基於信仰,而不是基於感覺。天主「按照自己的的肖像」造了我們,且不會剝奪我們生活方向所需的真理(四十七)。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並作出正確的抉擇(四十八)。利用有系統的方法 ─ 例如哲學承傳所提供的方法,找尋回應有關人類、世界、天主等問題的最佳答案(四十九)。保持文化與福音訊息的溝通(五十)。福音所蘊藏的真理包含與結合所有文化的智慧,並藉著只有天主洞悉的神聖奧蹟,豐富這些智慧;由於愛的緣故,天主將奧蹟啟示給我們(五十一)。以上述準則作為基礎,學生將採用謹慎和反省的方法研讀哲學,並帶領人類智慧接觸神聖智慧。
  8. 教師該指導學生的學業,好使他們能發現人類歷史中的宗教幅度。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培養鑒別歷史真相的能力,因而認識到需要抱持批判的態度去閱讀有關文章或課程,好能辨別出政府或一些作者偶爾歪曲的事實。下一步就是幫助學生明白歷史是事實:好比一齣描寫人類偉大與人類痛苦的戲劇(五十二)。歷史的主角是人類自己,將個人內在的善惡以較大的比例,在世上表達出來。所以,歷史是善與惡的巨大鬥爭(五十三),且服膺道德的判斷。然而,人類必須時常清楚了解這些判斷。
  9. 最後,教師應協助學生認識歷史的整體。學生在注視人類歷史的整個圖象時,會看到文明的發展,並認識經濟發展、人類自由、國際間合作等過程。對這些過程的認知,幫助他們消除在接觸人類歷史黑暗面時所引起的厭惡感。然而,故事並未到此為止。當學生開始欣賞歷史時,教師可邀請他們反省一個事實,就是人類在普世救恩的神聖歷史中,所付出的掙扎。此刻,歷史的宗教幅度開始照亮四方(五十四)。
  10. 增加對科學與科技的關注,不能導致對人文學術 ─ 哲學、歷史、文學與藝術 ─ 的忽視。自亙古以來,每個社會都發展並傳授自己的藝術和文學遺產,我們人類的產業亦不外是這些文化財富。因此,教師在協助學生培養審美眼光時,也可帶領他們深入地醒覺到,所有民族都屬於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揭露藝術與文學世界宗教幅度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從其實質表達開始,在所有人類文化中,藝術與文學都與宗教信仰緊密連繫。基督宗教的藝術與文學遺產是廣泛的,並在多個世紀以來,為信仰作出明顯的証明。
  11. 文學與藝術作品刻劃出社會、家庭及個人的奮鬥。這些作品在人類的心靈深處萌芽,揭示心靈的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基督徒的看法超越純人性的層面,並提供較深入的準則,以瞭解人類的奮鬥和人類精神的奧秘(五十五)。再者,不少基督徒藝術家和藝術批評家的召喚都是從完善的宗教培育開始。高年級的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有更廣博的欣賞能力:從有形可見的方式,反映天主的美善。教會的教父和聖師,都在他們有關的著作中,訓示上述的概念 ─ 聖奧斯定邀請我們跨越藝術家的意願,好能在藝術作品中找到天主的永恒指示;聖多瑪斯則在藝術中,看出聖言的臨在(五十六)。
  12. 天主教學校經常注意有關教育方法的問題,這將是為社會及教會的一大服務。政府對於教師訓練的要求通常包括教學法、心理學與講授方法的歷史性和系統化課程。最近,教育學再分為幾個專門課題,並從屬不同哲學和政治意識形態;那些準教師可能感到整個教育界很混亂和不完整。講授教學法的教師可幫助這些手足無措的學生,且以經過深思熟慮的明確表達方法來指導他們;這些意念的大前提就是:所有教學法的思想潮流都含有正確而實用的成分。然而,我們必須加以反省、判斷和選擇。
  13. 未來的教師該獲得幫助,好能了解任何真實的教育哲學,都必須以人類本質為基礎;因而對各人的身體與精神力量加以注意,並接受自己的召叫,成為積極而富創造力的人,服務社會。這種教育哲學亦必須開放予宗教幅度。人類基本上是自由的;不為任何國家或人類組織所擁有。因此,教育的整體過程,就是為個別學生所提供的一種服務,盡量協助每個人達致最完全的培育。基督徒以基督個人為典範;這與人類個人的觀念相連 – 即是,由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架構開始,並富以超性的恩寵、德行、價值觀 – 以及超性的召叫。談論基督徒教育確是可能的;大公會議的宣言為我們提供清晰的綜合(五十七)。最後,正確的教學法將帶領這些學生達致一種既人性又基督化的自我培育,因為這是準教師所得的最好準備。
  14. 由於個別學科範疇有所限制,未能輕易處理某些問題或課題,天主教學校採用的科際工作獲得顯著的成果。科際工作應包括宗教課題;在處理人類、家庭、社會、歷史等課題時,會自然提出有關問題。教師應有充足的準備來處理這些問題,並常加以注意。
  15. 宗教科導師並不排除科際合作的需要。他們的主要使命,就是必須有系統地表達宗教。他們亦可獲邀 ─在可能的範圍內 ─ 協助澄清其他課堂上所提出的宗教問題。相反地,他們可邀請其中的同事出席宗教課,好能在處理某些特殊問題時,得到專家的幫助。每當上述的情況發生,學生便會因教師間合作精神而受感動: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幫助這些學生在知識和承諾中成長。

註:
(三十三)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8。有關愛與自由的福音精神,則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38:「主耶穌曾啟示我們說:『天主是愛』(若一 4:8),同時,又訓誨我們說,愛德的新誡命是人類成全並改善世界的基本法令。」亦參閱格後3:17:「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是自由。」
(三十四) 有關問題曾在「天主教學校」,81- 82中提及。
(三十五) 瑪 28:20。
(三十六) 「天主教教育宣言」,6。
(三十七)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自意大利Lazio天主教學校的家長、教師及學生所發表的演說(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Insegnamenti, V111/I.p. 620.
(三十八) 若望保祿二世接見意大利Lombardy,主教團的「述職」訪問時,所發表的演說(一九八二年一月十五日),Insegnamenti, V/I.1982,p.105.
(三十九) Insegnamenti, VIII/1,pp.618f.
(四十) 瑪25:40:「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四十一) 參閱「修會生活革新法令」,8:「在聖教會中,有許多神職或非神職的修會,從事各種傳教事業,他們依照所受的恩寵,各有不同的恩賜,如果服務,就應用在服務上;如果是教導,就應用在教導上(羅12:5-8)」。另參閱「教會傳教工作法令」,40。
(四十二) Summa Theo1.II-II, q, 186, a, 1:「那些修道人士自願奉獻一生,侍奉天主,就好比他們向上主所作的自我犧牲」。
(四十三) 同上a.2。
(四十四) 「學校中的教友:為信德作証」。
(四十五) 有關教會在這方面的準則,可參考聖教法典800- 803條。
(四十六) 參閱教宗保祿六世在公教進行會教師組織的全國教區主管會議上發表的演說,Insegnamenti,I, 1963, p, 594.
(四十七)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3。
(四十八) 「天主教教育宣言」,8。
(四十九) 最近一些由主教團或個別地方主教所發表的文件,都以天主教學校為主題。我們應認識這些文件並加以實行。
(五十) 可參考歐洲共市議會就有關教育自由的提案,得到大多數人的通過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四日)。
(五十一) 參閱「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2。
(五十二) 參閱Blaise Pascal, Pensees, fr.397.
(五十三)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37:「人類整個歷史充斥著反黑暗勢力的鬥爭」。
(五十四) 關於神聖救恩史的寶貴資料載於「教會憲章」及「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
(五十五) 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62。
(五十六) 參閱聖奧斯定「論自由意志」II16, 42, PL32, 1264。聖多瑪斯「駁異大全」IV42。
(五十七) 參閱「天主教教育宣言」,1- 2。